
生产制造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2021-01-13 18:25:15
一:本方案适用于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态分析
1、信息化的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公司要有基本的硬件及网络设备,满足数据信息网络传输的网络要求。
上图可以比较简单地反应一般公司的信息化历程,以及所处的阶段和发展的方向,互联网走到现在,一般公司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一些软件系统,如销售管理、办公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狭义)等。一般符合下面三个阶段:
A:以财务系统和成品销售系统为代表的初装阶段。
B:以计划实施生产调度系统(当时理解的狭义的生产管理系统),到逐步实施应用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多个业务系统,这可以称为蔓延阶段。
C:随着应用的深入,业务流程分散、不实时、不共享、流程不畅,形成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数据孤岛。而且生产管理内部(生产、技术、采购、仓库)是半集成状态,也形成了几个小的数据孤岛,甚者由于其是半集成,各个环节还有些配合,由于一些业务的停顿,造成了其它业务系统的运行还不如纯粹的工具软件。这些都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处于控制阶段。
上述三个阶段完成了企业信息化双S曲线的第一条曲线,即信息化第一阶段:以工具软件为代表的初级阶段信息化,如下图所示,第一个S曲线是非常规IT增长期,其特点是自发性强,同时伴随非理性和孤立性,达到的高度有限,往往成形信息孤岛,这在企业已经形成现实。
D:4:诺兰模型的“集成”阶段,也是信息化双S曲线的第二阶段
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站在生产经营管理的高度,让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状况、成本状况、收入状况直接显示出来,便于监控,进而组建各业务系统在同一数据平台上的相互监控制度?以“管理咨询”和“IT策划”为起点新一轮的信息化需求,才是企业战略级的信息化建设的开始;在定制和实施过程中,企业信息进入了一个加速阶段;但是,在企业应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管理上的或者应用上的困难使企业的信息化进入了挫折阶段;这时候,就需要通过IT服务来推动企业的应用、持续改善企业的管理,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增值。
第二个S曲线的典型特征是理性、科学,系统大规模集成。
2、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业务流程变化与重组
企业由原来的订单生产为主,逐步变化为订单生产和计划生产两种方式并存,现行的ERP生产管理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业务需求,销售管理也不能提供销售统计数据供管理人员做销售预测以便安排计划生产。
2、信息孤岛
现在公司信息化处于两条S曲线的交叉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孤岛,表现为业务信息分散、不实时、不共享、流程不畅。主要矛盾就是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如何高度集成。
3、基础架构问题
销售系统与生产系统型号无法联关联 ,BOM与设计图纸编号不能统一等。
二:总体规划
(一) 以ERP系统为工具,对企业的流程进行重组和固化,对各项工作和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二)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覆盖到各部门的基础设施,通过Internet网使之成为沟通销售中心的信息通道,并延伸到企业外部的市场。
(三) 建立集信息共享平台、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数据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为一体的ERP管理平台,朝着数字化透明化的先进生产制造企业目标迈进。
(四) 造就一支既懂生产,又懂管理、懂计算机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建立与ERP平台相适应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生产调度、产品销售、成本控制、质量监督、业绩考核的业务管理机制。
(五) 整个系统建设完成后,公司决策层可以及时得到从最基层(如生产车间、采购员、销售中心)输入经过逐级汇总上报来的决策数据,数据的源头在各部门不经过任何人工干预,只需要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系统自动分类提取、汇总。极大提高基础数据从基层逐级向上汇总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信息信息化解决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Recommended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